医防融合话健康 | 结核不可怕 耐药需警惕
20
2025-03
2025-03-20
编者按:为强化健康科普,实现治病与防病相结合,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十堰市西苑医院、十堰电视台联合推出《医防融合话健康》专题栏目。由相关科室专家进行科普宣传,引导群众正确预防、科学就医,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切实降低发病率,增进人民群众健康。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如同潜藏在暗处的“健康杀手”,而耐药肺结核的危害更大,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困境。耐药肺结核是怎么产生的?能不能预防?今天推出《医防融合话健康》第九期:结核不可怕,耐药需警惕。由十堰市西苑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孙飞燕讲解耐药肺结核防治相关知识。
什么是耐药肺结核?
孙飞燕介绍,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组疾病,可以发生在除头发和指甲以外的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发生在肺部,称为肺结核。普通肺结核患者,体内的结核菌对一线抗结核药物敏感,只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就有望治愈。
“但是,还有一部分肺结核患者,在治疗开始或治疗过程中发现,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比如对异烟肼、利福平等耐药的情况。”孙飞燕说,也就是原本有效的药物,对他们没有作用。这类由耐药结核菌引起的结核病,被称为耐药肺结核。
与普通肺结核相比,耐药肺结核病程长、病情重、费用高、难治愈,尤其是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病情严重时甚至面临无药可治的困境。
有可能一发现就是耐药肺结核
孙飞燕表示,耐药肺结核的产生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是不规律的治疗。肺结核是慢性传染病,经常有病人吃了药,感觉好了些,没有明显症状了,就不再坚持吃药,自行停药。过一段时间后,当症状再次出现时,又继续吃药,如此反复,治疗断断续续,极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二是原发耐药。就是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本身就是耐药菌,通常由耐药肺结核患者传播所致。
耐药肺结核与普通肺结核在症状上没有明显区别
“耐药肺结核患者和普通肺结核患者,在症状体征上没有明显的区别。”孙飞燕说,咳嗽、咳痰持续或超过两周及以上,并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就有可能得了肺结核,应及时就医。
首先要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确定是否为肺结核。其次,如果被诊断为耐药肺结核,一定要到当地耐药肺结核定点医疗机构治疗,以确保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十堰市西苑医院是湖北省耐多药肺结核定点救治医疗机构,是十堰市及周边地区结核病定点收治医院。
耐药肺结核是可以预防的
相比普通肺结核,耐药肺结核虽然危害更大,但不必谈“核”色变,只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耐药肺结核的发生几率。
“早期”就是早诊断、早治疗。“联合”就是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适量”就是药物剂量要适当,既能杀灭病菌,又要避免用量太大引起不良反应。“规律”就是按时和按量服药,保证机体内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最大程度的杀灭结核菌,减少耐药发生。“全程”就是坚持完成全疗程治疗,既提高治疗成功率,又可减少复发风险。
对于健康人群而言,应尽量避免与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特别是对于已经确诊为耐药肺结核的患者,应隔离治疗防止传染给他人。此外,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多通风,积极锻炼身体,增强自身免疫力。
“无论是普通肺结核患者还是耐药肺结核患者,都应给予他们关心和关爱。”孙飞燕说,只要按照规定的治疗方案和疗程治疗,经过医生诊断治愈后,便不再具有传染性,能够回归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