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日报】八旬中医周正祎:传承中医文化 续写“神农”精彩

资料来源:十堰日报     发布者:

01

2024-07

2024-07-01

分享

八旬中医周正祎:

传承中医文化 续写“神农”精彩

文/图记者 周仑

他,初心如磐,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中医事业的热爱深深刻在骨子里,年逾八旬依然坚持坐诊,以简便廉验之方,解患者病痛;他,矢志不渝,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深山辨药识药上千种,手绘中草药图谱,被誉为当代“神农”;他,弦歌不辍,倾囊相授,将六十余年的从医经验和盘托出,造福后人。

他就是十堰市西苑医院老中医周正祎。6月28日,周正祎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自幼学中医20岁能识别上千种中草药

周正祎自幼开始学习中医,20岁就能辨识千余种中草药。神农尝遍百草被奉为“药祖”,在十堰,周正祎便是现代版的“神农”。

年过八旬的周正祎耳聪目明、神采奕奕,因为医技精湛,不少外地人甚至国外的患者专程来找他看病。近日,记者在市西苑医院黄龙门诊部的中医诊室见到周正祎时,他正专心致志地为一位患者把脉。

1944年,周正祎出生在河南邓州,父亲是邓州人,母亲是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人。周正祎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他从小就开始接触各类中草药,“父亲经常教导我,精研中医能济世救人,一定要好好学习,为民造福。”

1954年,10岁的周正祎随父母来到十堰定居。黄龙镇地处深山,中药材资源丰富,每逢周末,他便和父亲一同上山采药。当同龄人在按部就班学习语文、数学的时候,周正祎已经能通读《黄帝内经》,并能识别不少中草药。

父亲的言传身教,在周正祎心中种下了学好中医的种子。“父亲教导我,五谷、蔬菜、瓜果中,很多东西都可以当作中药,比如稻谷用水泡出芽,可以消食;葱作为调料,可以发散风寒……”年幼的周正祎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知识,但他将这些话牢牢记在了心里。

1958年,14岁的周正祎开始跟随当地的药师学习中医、辨别中草药。

一次进山采药时,周正祎的眼睛突然疼痛发热、视力模糊、热泪直淌,当时身边没有药物可以医治,师傅立即指导他用竹叶刺破鼻子旁边的内迎香穴。他照做后,热血流出,闭目休息片刻后,不适症状神奇地消失了。“我亲身见识了中医药的神奇,那次经历让我终身难忘,也坚定了我学中医的决心。”周正祎说。

山中野生动物频频出没,对未成年的周正祎来说,艰难程度不言而喻。但他没有退却,凭借坚定的决心和不服输的劲头,每天勤学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20岁时,周正祎已经能识别上千种中草药,并开始在当地为人看病开方。

免费开药方用一双妙手解除患者病痛

周正祎会中医的事情渐渐被周围人知晓,于是大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找他看病。

那时,经济条件较差,看病贵、看病难让很多人不敢看病。周正祎深知,只有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才能真正帮助大家。于是,他免费为前来就诊的患者看病开方。开出中药方子后,大家再自行到外面的中药铺抓药,按量服用即可。

工作和生活中,周正祎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1974年,他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上世纪70年代末,国家发布相关政策,决定在民间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中医药人才,充实到中医药教学、科研和医疗机构中。1979年,周正祎参加了全国第一次民间中医统一招考,十堰80余人报名,招录3人,周正祎顺利通过考试,从“野郎中”变成名副其实的中医,后就职于市西苑医院。

在多年的从医生涯里,周正祎先后诊治超20万名患者。一天,周正祎坐诊时,一名女子带着5岁的儿子赶到门诊部,大声呼喊“救命”。当时,男童双目瞪直,角弓反张且不断抽搐,喉咙里还“咕咕”作响。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没有急救设备,周正祎毫不犹豫用嘴对嘴的方式为男童吸痰,最终男童转危为安。“孩子就是喉咙被痰卡住了,导致呼吸困难。作为医生,只要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周正祎说。

1990年,患者秦某因骨髓炎引起股骨头坏死10余年,医生诊断后建议他截去整条患肢。由于家财早已耗尽,秦某实在无力筹措费用,就慕名找到周正祎帮忙。“我当时开了70剂中药,他花了不到400元,就完全康复了。如今30多年过去,他的工作和生活都很正常。”周正祎说。

闲暇之余,周正祎还会带着弟子上山识别、采挖中草药,给弟子讲解各种草药的药性、使用方法等。他常说:“学中医必须先了解中草药、认识中草药,才能用好中草药。”

在黄龙门诊部中医诊室内,摆放着一张煎药方法单,上面写着:“每服药加50至60粒大米,第一次煎药时用冷水浸没中药泡30分钟,用中火煎开后,再用小火煎20分钟左右……”周正祎对于中医有着独特的理解,这便是他为患者贴心总结出的内容,“有些患者喝了中药后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大米有暖胃护胃的功效,还可以中和中药的苦味。”

多年的从医经历,使周正祎声名鹊起,不少外省患者不远千里来找他看疑难病,还有韩国、日本、伊朗等国外的患者专程到十堰找他看病。2004年,周正祎退休后也没闲着,被返聘到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帮助更多患者解除病痛。传承中医文化写书带徒让中医药发扬光大

耄耋之年,本应在家安享天伦,但周正祎依然奋斗在临床一线,看病、带徒、著书,一样也没落下,生活简单而忙碌。

多年来,他依据自身经历和日常坐诊经验,撰写近20本书,包括《医门课徒录》《百草吟》《草木皆为药》《沉疴治悟录》等。在众多书籍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百草吟》。这是周正祎根据实物作画而成,书内惟妙惟肖地画出近500种中草药图,并将每一种中草药的用法和治疗方式写得十分清楚。

周正祎在书中写道:“作为一名年近八旬的医者,将较为成熟的经验和盘托出,疗效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我感到欣慰。把一生有用的东西留下来、传下去,相比随着自己生命的结束而消失更有意义……哪怕只有一丁点收获,只要是有益于治病的,总想把它留下来。只有这样做,才是一名医者的本分。至于他人如何评说,我只守住医者的操守——医为仁术,竭力疗疾。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周正祎说,只要自己身体能行,就会继续坐诊,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为推动十堰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周正祎为患者把脉问诊

周正祎出版的部分书稿

周正祎带弟子上山识药采药

版权所有:十堰市西苑医院 (十堰市太和医院西苑院区、十堰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十堰市传染病医院)鄂ICP备    鄂公网安备技术支持:十堰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