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日报】妙手除病魔 杏林传佳话
09
2024-12
2024-12-09
两次手术加上门护理,市西苑医院助七旬老人重获新生——
妙手除病魔 杏林传佳话
文/图 记者 李琳婕
“感谢西苑医院的医生护士,救了我爸爸的命,还多次上门服务!”11月30日,在市西苑医院(市太和医院西苑院区)外科,胡爷爷的家人将一面锦旗送到外科主任李承念手上,感谢医护人员对老人的治疗和关心。
在过去10个多月时间里,市西苑医院外科医疗团队为胡爷爷进行了两次手术,一次保命、一次解忧,并多次上门提供护理服务,让备受疾病折磨的胡爷爷重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造瘘”保命
今年1月,70岁的胡爷爷因剧烈腹痛,被紧急送到市西苑医院,CT检查提示肠道穿孔及梗阻,医生立即为其安排急诊手术。
“一期手术以保命为主,手术探查发现胡爷爷乙状结肠有一个约3厘米的穿孔,有菜叶及粪便溢出,腹腔已经被严重污染。”市西苑医院外科主治医生陈昊说,术中探查明确为乙状结肠穿孔、右侧腹股沟斜疝并嵌顿。
由于肠穿孔造成腹腔污染严重,医生为胡爷爷做了“乙状结肠切除术+降结肠造口术+右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胡爷爷的腹壁上留有造瘘口,外接“集粪袋”,粪便等肠内容物直接由造瘘口排出。
胡爷爷出院后,市西苑医院外科医护人员定期上门,查看造瘘口情况和疾病恢复情况,更换“集粪袋”,并给予饮食指导和造瘘口护理指导。
“肚子上挂个东西出入不方便,还有难闻的气味,人多的场合我都不好意思去。”胡爷爷说,挂着“集粪袋”后生活十分不便,平时不敢多吃,关上造瘘口、告别“集粪袋”成为他最大的心愿。
“关瘘”解忧
“一般选择在造瘘手术10至12个月后,实施肠道吻合术,关闭造瘘口。”陈昊说,今年10月,外科医护人员在上门回访时,经综合评估认为,可择期为胡爷爷实施关瘘手术。
10月底,胡爷爷再次入住市西苑医院外科,医院组织外科、麻醉科、影像科等多科室专家会诊,市太和医院胃肠外科主任(西苑院区外科业务主任)狄茂军参与会诊讨论,制订手术方案,明确麻醉方式。
在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和准备后,11月初,由狄茂军主刀,在全麻下,外科团队为胡爷爷实施了“结肠部分切除术+结肠直肠吻合术+肠粘连松解术+腹壁疝修补术”。历时5个多小时,帮助老人“修补”肠管,成功“关瘘”。
术后,经过两周的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胡爷爷逐步恢复流质、半流质饮食,恢复正常排便功能,于11月20日康复出院,过上正常生活。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李承念说,该院外科团队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强医疗业务学习和新业务新技术开展,市太和医院专家教授定期到西苑院区坐诊、查房、带教,并开展手术,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努力为辖区群众提供“三甲医院技术、二甲医院收费”的高品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