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晚报】董瑞关:银针除病痛 妙手保健康

资料来源:十堰晚报     发布者:

15

2024-07

2024-07-15

分享

 他虽然年龄不大

但医术高超

多年来

凭借手里的小小银针

为无数患者解决病痛

充分发挥中医的魅力


他就是十堰市西苑医院柏林门诊部

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卫生院)

中医康复科主治医师董瑞关



41岁的董瑞关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有多年基层工作经历
董瑞关最早学习中医是听从父亲建议。看到老中医把一下脉就知道哪里有问题,扎一下针立马能缓解病痛,他就爱上了中医专业。“我们学习的内容很广泛,康复针灸、耳鼻喉、内、外、妇、儿等都有涉及。”董瑞关说,学习的日子很苦,但他知道,每多学习一点,以后就可以多救一条命。


纸上学来终觉浅,董瑞关深知,中医需要实践。起初学习扎针时,为了练习指力,他常在旧书本上练习,并根据力度的不同,逐渐增加纸张厚度。“最开始掌握不好力度,一不小心就会把针扎弯。天冷的时候手指常常抽筋,暖一暖后又接着练习。
为了练习技术,他还在自己身上扎针他几乎每天都会买上十根银针,手捻一根银针,锁定自己的穴位后,选穴、刺入、捻转,扎完后针就直接丢弃。刚开始有血冒出,董瑞关紧张得满头大汗、浑身发抖,但依然反复练习。他还和同学互相练习扎针,从合谷穴、足三里穴到曲池穴,通过一次次练习,提高扎针的准确度。


为了提高实践能力,参加工作后,他先后两次去外地进修,学习小针刀等中医药技术和康复理疗知识。在柏林镇卫生院工作多年,他在治疗颈肩腰腿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得到周边群众的信任和好评,名气也不胫而走。


董瑞关不仅医术好,而且始终面带微笑、讲话谦和,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他说:“治病救人是我们的责任,不仅服务态度要好,而且绝不多收一毛钱。”在柏林镇卫生院工作11年,他累计治愈超过2万名患者,不少患者痊愈后和他成为朋友。
“我们康复科门诊早上8点开门,每天都有很多人提前排队等候。”董瑞关说,有一次,门诊门口出现袋子装好的蔬菜。后来接到电话才知道,原来是附近村民在这里看好病,又能下地干活了,就把自己种的白菜、萝卜送给柏林卫生院的医护人员。
去年3月,开饺子店的江女士因长期工作劳累导致腰肌劳损,疼痛难忍的她找到董瑞关,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病痛有所缓解。治疗期间,董瑞关等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给江女士留下很深的印象。江女士专程在店内包了7大袋皮薄馅足的饺子送给医护人员,让董瑞关感动不已。
柏林镇卫生院做不了难度特别大的手术,最擅长的就是做康复治疗、小针刀手术等。董瑞关扎针准、见效快,几分钟便可做完一台小针刀手术,3秒便可缓解疼痛董瑞关说:“治疗疼痛的方法有很多,我觉得小针刀是最简单、最实用,也是最立竿见效的,就像下水道堵塞后用铁丝捅一下一样。”


55岁的曾先生颈肩疼痛,夜晚难以入眠,有时还出现上肢麻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经人介绍来到柏林镇卫生院,确诊为肩周炎、颈椎病。董瑞关用小针刀配合针灸、穴位注射等中医药特色治疗,疼痛很快缓解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曾先生的病情大有好转。

从医多年,董瑞关一直重视中医的薪火传承。目前,他已累计培养十几名徒弟,不少人在跟随他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进步。无论是审阅病历,还是指导年轻医生坐诊,他都十分认真。徒弟王子龙说,董医生多年来始终没有改变的,就是对患者、对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无论医治什么样的疾病,治疗与康复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治疗时,患者及家人一定要保持良好心态和耐心,这对病情恢复至关重要。”董瑞关表示。


医学界知识更新很快,需要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董瑞关深谙这个道理。“师从名家,多读经典,勤于施治,尽心尽力对待每一位患者。”多年来,他一直以这个标准要求自己,鞭策年轻医生,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勇担一个中医传承人的责任、使命。他坚信,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良好氛围,将让更多患者受益。


版权所有:十堰市西苑医院 (十堰市太和医院西苑院区、十堰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十堰市传染病医院)鄂ICP备    鄂公网安备技术支持:十堰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