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知识问答
16
2024-04
2024-04-16
一、什么叫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俗称“打预防针”,它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二、为什么要进行预防接种?
如果说抗生素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具有了抵抗传染病的能力,那疫苗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具有了消灭传染病的能力。实践证明免疫预防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佳方式,被公认为20 世纪公共卫生领域第一大成果。它不仅可以让受种者获得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还可以在人群中建立免疫屏障,使那些未接种疫苗的人也可以得到保护,从而阻止相应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
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是公民的基本权力,也是应尽义务,受到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三、为什么一定要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这是根据抗体水平在人体内变化、疾病感染风险、临床试验和多年科学实践为依据而制定,确定开始接种年龄和接种间隔。如乙肝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脊灰疫苗等至少需要完成3剂接种才能使儿童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随着孩子的长大,身体内原有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因此,有些疫苗还要进行加强免疫。
四、为什么有的疫苗接种1剂,有的疫苗要接种多剂?
答:不同的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水平不一样,产生抗体持久性也不一样。为保证预防疾病的抗体水平和持久性,有些疫苗需要接种多剂次。根据各种疫苗免疫程序,有的疫苗需要接种1剂,如卡介苗。有的疫苗需要接种2剂、3剂、4剂,如乙肝疫苗、甲肝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腮风联合疫苗等。在每种疫苗上市之前,都要经过科学、严格的临床试验,得出接种几剂、多大剂量、间隔多长时间可以达到最佳免疫效果的结论。
五、宝宝接种疫苗后,除了需要留观30分钟,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不给孩子添加新的辅食;
2.宝妈在宝宝口服减毒活疫苗后的半小时内不要哺乳;
3.接种疫苗当天,不要给孩子洗澡,避免接种部位感染;
4.如果孩子有异常反应,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六.哪些情况下儿童不适宜接种疫苗?
急性疾病: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正在发烧,特别是发热在37.6℃以上者,或同时伴有其它明显症状的儿童,应暂缓接种疫苗。孩子康复并经过一段时间调养后再接种疫苗。此外,如果孩子处于某种急性疾病的发病期或恢复期,或处于某种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均应推迟疫苗的接种,待孩子康复以后再接种疫苗。
过敏体质:个别儿童有过敏体质,容易被家长忽视,有过敏体质的儿童接种疫苗后偶可引起过敏反应,造成发生不良反应的后果。所谓过敏体质,是指儿童反复接触某种物质,容易发生机体过敏反应,出现相应症状,其中以过敏性皮疹最为常见。如果发现过去接种某种疫苗曾发生过敏反应,则应停止接种。
免疫功能不全:一般认为,儿童免疫功能不全,不仅预防接种后效果较健康人差,而且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特别是接种活疫苗时。比较严重的免疫功能不全包括免疫缺陷(例如无/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肿瘤等等。如果儿童容易反复发生细菌或病毒感染,感染后常常伴有发热、皮疹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怀疑存在免疫功能不全的可能性,接种疫苗时需特别小心。
神经系统疾患:有神经系统疾患的人接种某些疫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已明确患有神经系统疾患的儿童,例如患有癫痫、脑病、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或惊厥等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接种疫苗。
七、错过了疫苗接种,如何补种?
答:如果您的孩子由于发热或过敏等原因错过了接种疫苗的时间,应当在症状消除、恢复健康后尽快去当地预防接种门诊或指定地点补种。家长可电话咨询接种点询问补种安排。